学生工作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2018级政治学理论专业的康金玲,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发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18级所有的新生向为我们入学提供热情服务的老师和师兄师姐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坦白来说,我现在有一些紧张,这份紧张来源于我对同济有着陌生又熟悉的情怀。熟悉是因为在成为同济人前,我曾多次踏入这所美丽的校园,感受过一二九礼堂的庄严肃穆与春天里樱花大道的人头攒动;陌生是因为作为一名新同济人,这座园子还等待着我们在今后的日子里不断去探索和求知。怀着对同济的热切向往、对老师知遇之恩的感激以及与同学相遇的缘分,我想跟在座的各位分享我与同济、与这座城市的故事。

2014年,我从四川考入上海政法学院的行政管理专业,彼时怀揣着对十里洋场万种风情的憧憬,踏上了我的求学路。我的本科学校坐落于上海的西南角,离市区有着不短的距离,碍于地理位置的限制,我未能过多地去感受这座浩瀚城市森林的细腻与包容。所以我将自己对这座城市的的情怀付诸于对学业的投入。本科的学习中,我曾在双创项目中动手操作,初探学术奥秘;也去过市政府实习,感受实践的魅力;还曾在毕业论文中进行文献分析,接受学科研究启蒙。我曾在自己的备忘录上写到:不远的未来,在多向度之中择一个方向前行是我的选择,我将继续投身政治学领域。当代政治科学作为一种“舶来品”,还有太多议题等待着基于中国经验的解答,我期待着在这个过程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5年,同济大学与我的母校上海政法学院共同牵头创立了“一带一路安全问题协同创新中心”,这一消息迅速占据了我的朋友圈,这是我与国政学院结缘的第一个契机;去年3月,我从上政奔赴同济,站在研究生复试考场外等学长学姐出来向他们请教考研心得。那一天,我拍下了衷和楼14楼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的照片,告诉自己,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也会站在这里,这是我与同济结缘的第二个契机。

一年过去,当我如愿站到了这里,翻开学院的介绍手册,我读到的是新时代下国政人不段开花结果的钻研精神,从同济大学战略研究院到四个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从百花齐放的学术论坛到今年夏天成立的网络空间治理研究基地,傲人成就的背后是国政人“崇尚学术、知行合一”的价值取向。国政学院的建设,离不开国政人传承至今的求实精神,也正需要我们每一位国政人励精图治,辛勤耕耘。

学府巍巍,煌煌而历百年;文脉淼淼,悠悠而化天下。环顾四周,我们在场的每一位2018级学生,正是成长中的国政人。对我们来说,这里有圣贤之言、恩师之教,有诗酒年华、道义人心;我们将在这里结交相伴一生的朋友,在这里找到清楚一贯的自己。新的学习阶段,我们应当尽快完成研究生的身份转换,做一名脚踏实地的学习者和推陈出新的创新者,不务空名地走好每一步。而进入研究生阶段,则更需要我们深入钻研,埋头实干,让学习计划变成督促的闹钟,将文献当作佐餐的小菜,把讲座视为前瞻的望远镜,让图书馆和自习室变成攻坚的战场,在刻苦钻研中实现创新和突破。

在这里,我想借此机会再次表达在同济求学的情切与热望,我们必将继承同济人“同舟共济”的胸怀与“取则行远”的笃实,秉持“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的信念,躬耕学海、共谱华章。

最后,祝愿每一位老师在即将到来的教师节里身体健康,事业顺利,也祝愿各位同学能够学业有成,万事胜意!

谢谢大家!